11月30日中午,我校优秀在校生,林维教授指导的2019级刑法学专业博士生,北京市检察院一分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第七届“全国十佳公诉人”陈禹橦为我校法学院法律辩论赛良乡校区全体参赛队员及法律诊所部分学员进行了题为“全国十佳公诉人谈法律辩论”的精彩讲座。这也标志着法学院第七届辩论赛良乡赛区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的其他参与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维教授、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吴用教授、法学院副院长苗鸣宇副教授、法学院副院长柳建龙副教授、法学院黄钰洲博士。
主持人苗鸣宇老师首先向与会师生转达了校领导对卓越法学院实务能力提升工作的高度重视,简要介绍了社科大法学院辩论赛良乡赛区的设立背景,表示将通过邀请优秀实务界人士开展专题指导和法学院教师常规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法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提供更多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和学科竞赛第二课堂。作为格外讲求实践、重视经验的一个专业,苗老师认为,法学院不仅要多开设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第二课堂,而且要通过师兄师姐的“传帮带”,形成具有我院自身特点的传统,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
林维教授在讲话中指出,本次学生活动有这么多位教师出席,充分体现了教师们对法学院辩论赛的殷切关心,希望法学院高度重视法科学生司法能力的提升,为同学的发展进步提供更多资源支持。林维教授强调了法律辩论能力对于法律人的重要性以及他对辩论队建设乃至对卓越法学院司法强化提升项目和学术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的初衷和目标。他指出,辩论是法科学生的基本必备技能,如果不懂得说服和引导别人,法律人应当勤思善辩,善于运用正当规范、合理理论来说服论证,从而实现正义。“我上本科时,法学院的老师说,法学生应该有‘三铁’:铁嘴、铁笔、铁腿。”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林副校长用生动的比喻教导同学们,表达、辩论说服的能力和写作研究能力、社会调研能力一样重要,都是法学人的看家本领和基本素质。而口头表达能力必须通过训练才能提升,各种专业的辩论赛即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希望大家通过辩论汇聚法治共识,寻找法律正义,提升法律实践能力,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素质全面的一流法科人才。此外,林维副校长介绍道,法学院培养了许多全国或者北京市的优秀公诉人、十佳公诉人,通过实施“卓越法学院实务能力强化计划”和“卓越法学院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鼓励更多同学积极参与到辩论赛中,利用好法学院的优势校友资源,从多种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成为真正的一流法学生。学校也会邀请更多优秀校友参与其中共同建设一流法学院
在讲座中,陈禹橦师姐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法学院上学以及在工作岗位上参与辩论赛的收获和感悟,使同学们对法律辩论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陈师姐首先说明了辩论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精准的知识输出方式,参加辩论赛能够倒逼自己输入知识的时候更加认真、系统。因此,参加辩论并不一定需要热爱辩论,而可以将之作为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
针对本次法学院辩论赛良乡赛区参赛辩手绝大多数是法律辩论新手,甚至是初识辩论这一现实情况,陈师姐也对法律辩论的基本类型、流程、准备活动等做了必要的入门普及。她还介绍了目前法律辩论的新发展方向——阅卷后撰写法律文书和法庭模拟辩论,全面考察辩手归纳事实、提炼、分析法律适用问题等实务能力。
陈师姐还通过剖析“法学生更爱辩论”这一现象,进一步阐明了法律辩论的意义。她认为,法学生是更加有思辨性的群体;而在辩论中,这种思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辩论中或许需要一定的技艺,但其基础是法学知识。也正因为如此,尤其是法律辩论,短期突击是很难成功的。法律辩论不在声高,而在于逻辑思维和知识储备。通过准备辩论,法学生在课堂和论文的表现也会更加出色,法学根基会更加牢固。
陈师姐启发队员们要树立以下四个辩论意识:充分储备知识的意识;以听众为中心和避免以对方为中心的意识;注重知识体系构建的意识;注重现场感的意识。她特别强调,法律人要有情理,不能为了论证结论而违背常人认知——好的辩论应该是既有逻辑缜密,又有价值升华。
最后,陈禹橦检察官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辩论,既要注重经验技巧的传承,也要通过多练习找到知识盲点和属于自己的辩论风格,挖掘自己的潜力,增强各种技能,不惧失败,变得更加强大。
在互动环节,她还就团队赛中如何分配场上时间、发掘每位成员特点、赛后使用录像方式进行“复盘”分析、辩论时如何合理使用各家理论学说,以及不能偏废知识或者技艺等具体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辩论之外,她也谈及法学的学习要放眼长远,兼顾法律知识和情理的培养,构建法律人的思维体系。
培训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以热烈掌声感谢了陈师姐精彩的经验分享。有同学表示,本来因为缺乏了解和经验,就对参加辩论赛没什么信心,通过此次讲座之后倍受鼓舞,觉得好像还比较适合自己,积极主动性大增,受益良多!大家都十分期待法学院能够举办更多更好的学科竞赛和第二课堂活动。
撰稿:张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