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7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社科法研”第四期学术研讨会在线上顺利举办。2021级法律(非法学)硕士研究生徐世泽作了“我国《反家庭暴力法》中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研究”的报告,2021级法律(非法学)硕士研究生孔垂阳担任主持人。
徐世泽同学的报告由四个部分组成:一,研究背景;二,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三,域外制度考察与借鉴;四,完善我国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建议。他从近年来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出发,分析了该家暴对人权保障及社会秩序的影响,并阐述了我国此类司法实践的创新。他通过证据形式有限和证据有效性、家暴的复杂性以及对财产类利益保护不足、法院公安机关与基层组织的责任分配等思路说明了我国相关实践存在申请保护令的证据制度过于严苛、人身安全保护令单一化、人身安全保护令执行分工不明确不科学三类问题。通过对美国制度考察和借鉴,他指出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民事审判与执行相分离的模式,即由法院发令、警察执行、社会配合协助。此外,还对美国紧急保护令和一般保护令的两重保护令制度及其证据要求进行介绍。最后,他谈了对我国人身安全保护制度的建议:如合理分配证据规则和举证责任、调整证明标准、采取未成年子女的证言、增加财产类救济和保护措施、构建以公安机关为主的执行机制、发挥基层两委等基层群众性组织的作用、将家暴者相关信息纳入民事案件办理系统以留存证据等。
评议环节,法学院2020级民商法学博士生赵童、2021级法律(非法学)硕士研究生张存莲、2019级法律(非法学)硕士研究生吴松波、2021级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杨镇嘉分别就报告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疑问和改进建议。法学院孔金萍副教授、李静副教授、姜丽萍副教授、于晶副教授先后对报告及论文内容作出了精彩点评。孔金萍副教授从论文结构严谨性、文题对应一致性、基础理论扎实度、报告用语规范性、比较研究科学性等方面对文章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李静副教授从选题范围、论证方法、语言表达、注释体例、司法实践等方面提出了中肯建议;姜丽萍副教授着眼于基础概念明晰化、补充司法实践和数据资料、借鉴对象的合理选取等提出了论文的完善路径;于晶副教授从实证研究方法、资料掌握度、关注制度在法体系中关联性等方面对报告论文作了精彩点评。
在自由讨论环节中,与会同学与报告人进行了热烈交流,报告人对意见建议进行了回应和总结,本期研讨会圆满结束。
文/图:2021级法学本科生胡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