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5月21、22日,我校代表队参加了第十四届“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经过激烈的比赛,我校代表队获得反方最佳书状奖以及单场优秀辩手奖。本届赛事各队实力接近,我校代表队临场发挥稍逊一筹,遗憾未能进入半决赛,综合书状和庭辩成绩获团体优秀奖。
“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主办,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公司赞助,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全程使用英文、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专业性模拟法庭竞赛。受新冠疫情影响,本届比赛采取线上方式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外交学院、湘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 11支高校的代表队参加比赛。
为参加本届比赛,我校代表队组成了14人的参赛队伍,法学院张小勇老师任教练,张艳萍(研究生)担任队长,徐世泽(研究生)、钟亚臻(本科生)、张静怡(本科生)为上场队员,邢佳妮(研究生)、滑爽(研究生)、彭重文(研究生)、陈文(研究生)、王一婷(本科生)等同学为研究队员。准备比赛的过程包括,深入研究赛题,撰写和修改书状,校内模拟训练等;根据比赛规则和抽签结果,我校代表队初赛的对手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代表队,比赛结果是我校代表队一胜一负,总成绩未能排进前四名。本次参赛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生“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学术竞赛项目的大力支持。
2022年2月23日我校收到赛事组委会的邀请,3月初完成招募和选拨队员工作。组队之后,参赛队员对比赛高度重视,利用2个月的时间在教练的指导下熟悉赛题,查阅大量中外知识产权领域与赛题有关的论文和著作,对具有高度专业性、复杂性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法律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届比赛的赛题涉及著作权法领域关于侵权演绎作品是否应受保护的争议、视频聚合平台盗链行为的定性和评价、网络环境下技术保护措施和电子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等。针对司法实务界采纳的判定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服务器标准”这一热点、难点和法庭争议焦点,参赛队员从正方和反方的角度展开了细致的分析,尽可能提出具有说服力的观点,并且做出富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分析和论证。教练对队员的书状写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从框架到具体内容的构成给予了明确指点,并且逐字逐句进行修改完善,参赛队员能够根据教练的要求调整观点和具体的文字表述。经过多轮修改,最终完成的书状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具备了冲击最佳书状的水平。评审法官给我校代表队撰写的正方和反方的书状分别打出了84和84.67的分数,反方书状排名第二,因此获评最佳书状。
为了备战对英语口语和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线上庭辩,在教练和校外老师以及校友的指导下,参赛队员刻苦训练,尽力提高庭辩能力。虽然近段时间以来首都疫情形势严峻,防疫政策频繁变动对参赛队员与老师以及队员之间的沟通造成了阻碍,训练场地和参考资料借阅的稳定性也难以保障,队员们仍然努力降低客观形势带来的不利影响,高效、有序进行训练。尤其要指出的是,在比赛当天因学校防疫政策临时变动,良乡校区的比赛从教室紧急调整为在学生寝室进行线上庭辩,在此情形下队员仍然沉着应战,赢得比赛,并摘得优秀辩手奖。
[我校r方队员迎战北京理工大学代表队]
[我校p方队员迎战北京化工大学代表队]
在备赛过程中,北京市第二外国语学院董涛教授以及法学院校友卞一粟律师、成敏敏律师为队员们提供了悉心的帮助和指导。上届参赛队员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聂羽欣、雷啸天多次为队员们答疑解惑并提供庭辩参考资料,2019级本科生王祉恒协助上场队员进行模拟庭辩训练。法学院副院长苗鸣宇老师、教秘余旻老师为本次比赛提供了有力支持。参赛队员们对来自各方的支持和鼓励表示衷心感谢。
[双方上场队员进行模拟庭辩训练]
尽管以较小分差无缘半决赛,但此次参赛经历锻炼了队员们的新知钻研、法律检索、英文书状写作、法庭辩论技能,为未来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培养了对于知识产权法的浓厚兴趣。队员们纷纷表示在此次本赛中收获颇丰,同时总结了本次比赛中存在的经验、教训,并表示将会更加努力钻研法学知识、提升英语能力、锤炼模拟法庭技巧,争取在下一次竞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比赛闭幕式和颁奖仪式]
供稿人:钟亚臻
责编:程世明
社科大法学院微信公众号
法学院校友办微信公众号
凯发登录入口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 联系凯发登录入口